亚洲心血管疾病有5大特征,这些因素可逆转
2023/2/1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19/5387123.html
原创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饮食、吸烟、肥胖、“三高”、人口老龄化......
年,全球万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病例中,有58%发生在亚洲。及时了解亚洲国家心血管疾病的负担和流行病学特征,对于制定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合理*策、战略和行动方向至关重要。然而,既往尚未有综述对整个亚洲的流行病学做全面和系统的陈述。
近日,一篇由首都医科医院赵冬教授执笔的综述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子刊《JACC:Asia》,该综述对年到年亚洲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趋势与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
图1发表于《JACC:Asia》的综述
该综述的数据主要来自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的开放数据库、联合国的报告《年世界人口展望》、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年世界卫生统计》,以及PubMed数据库4个来源。
赵冬教授认为,既往缺乏针对亚洲的流行病学全面统计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对亚洲国家的定义存在争议。因此这篇综述选择了联合国的世界人口划分报告。作为较有权威性的组织,联合国发布的这份报告清晰地定义了48个亚洲国家,以及亚洲的分区等。
而目前GBD的开放数据库有 权威性、最全面、 的各国死亡率统计。综述中以GBD的数据库结合联合国的国家和分区标准,保障了权威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此外,WHO对各国危险因素水平的统计最全面,因此赵冬教授选择WHO的报告作为数据来源,以更全面地阐述各项危险因素。 ,选择PubMed则是因为其他三个数据库只能提供一部分数据,一些特殊问题需要发表的文章和指南进行补充,保证陈述更全面。
在亚洲,哪些心血管疾病危害 ?
一般来说,缺血性心脏病(IHD)和卒中是亚洲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因,但这两种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在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流行病学差异很大。
在中亚、西亚和南亚,IHD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分别占62%、60%和57%。而在东亚和东南亚,卒中导致的死亡比IHD导致的死亡更常见(图2)。
图2按地区划分的亚洲国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在中国,由于出血性卒中死亡人数的显著下降,以及IHD死亡人数的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亚型已从卒中转变为IHD。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是如何变迁的?
不同国家的健康状况和疾病谱特征与其社会经济环境有关。因此,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的疾病谱特征可能具有不同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的过渡阶段。
了解不同国家心血管疾病流行的过渡阶段的特点,对这些国家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和确认研究的优先问题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篇综述不仅比较了疾病谱的特征(即相关疾病类别在总死亡人数中的分布),而且还比较了亚洲国家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早发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心血管疾病总死亡人数的比例以及预期寿命。表1总结了心血管疾病流行的不同过渡阶段的特征。
表1部分国家心血管疾病流行不同过渡阶段的特征
包括中国在内的较多亚洲国家正处于心血管疾病流行的第二阶段,即心血管疾病迅速增加的阶段。
在这些国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相当高,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一般高于40%,传染性疾病、孕产妇疾病、新生儿疾病和营养性疾病(CMNND)导致的死亡人数不到10%,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超过癌症死亡人数(表1)。
亚洲心血管疾病的流行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
亚洲日益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流行是社会经济、生活环境、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以及心血管疾病防治能力等多方面影响下的结果。
以下风险因素是目前和未来亚洲心血管疾病流行的重要决定因素。
1
饮食因素
在亚洲国家,不健康的饮食是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
对于10种健康食品或营养素(水果、蔬菜、豆类、全谷类、坚果和种子、牛奶、钙、纤维、ω-3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洲国家除中亚的蔬菜摄入量,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的ω-3脂肪酸摄入量外,其他国家均未达到 摄入量。
对于5种不健康食品(红肉、加工肉、含糖饮料、反式脂肪和钠),所有亚洲地区的含糖饮料和钠摄入量都超过了 摄入量,东亚和中亚国家的红肉摄入量也超过了 摄入量。
在全球20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中国的饮食相关心血管疾病死亡年龄标准化率 (每10万人口人)。与欧洲相比,亚洲国家饮食文化和传统具有多样性,并且缺乏系统和比较性的评估和证据,因此在亚洲很难推荐一种标准的健康饮食模式。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不健康饮食没有可行的管理办法,赵冬教授指出:
由于饮食跟文化传统有关,亚洲各个国家的饮食传统具有很大差异。因此在整个亚洲推荐一种健康饮食方案不太可能,各个国家应因地制宜。比如中国的 营养膳食指南紧密结合中国的饮食文化习惯,同时也符合目前对于健康饮食的判断标准,就比较容易掌握。
此外,描述膳食成分构成的餐盘,以及胡大一教授提倡的‘8分饱’都很容易记忆和理解,能让广大老百姓更容易地判断自己的膳食类型是否健康。总之,应结合科学证据和普及方式,让老百姓用最通俗、最简单的语言和模式记住健康饮食的基本概念。
2
吸烟
由亚洲国家年龄标准化吸烟率统计(图3)可见,在本报告提供数据的39个亚洲国家中,吸烟率超过30%的国家有8个,超过20%的国家有29个。
中国的吸烟率在众亚洲国家中位于中上游,为24.7%。
图3亚洲国家年龄标准化吸烟率统计
对于中国的吸烟率,赵冬教授是这么说的:
中国的男女吸烟率差别非常大,男性的吸烟率在50%左右,而女性可能不到10%。如果一起统计,得出30%左右的吸烟率,可能大大低估了男性的吸烟率,高估了女性的吸烟率。因此我在综述中也提供了男女分别的吸烟率的统计,对此进行了优化。
对于其他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病率,以及胆固醇水平,性别差异不像吸烟这么大。但能分性别统计当然更好,这样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男性和女性的危险因素管理。
3
肥胖
肥胖主要是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结果,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既定风险因素。
在中国这样总人口极其庞大的国家,肥胖人口占很大比例。年,中国成为男性(万人)和女性(万人)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
随着中国、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全面而显著的变化,这可能是肥胖率显著上升的主要原因。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年,全球体重不足人数最多的国家也是亚洲国家。
研究发现,身体质量指数(BMI)与亚洲人群中心血管疾病死亡、IHD死亡和卒中死亡的风险呈U型关联。换句话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与较低和较高的BMI相关。
4
“三高”与人口老龄化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人口老龄化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决定因素。
亚洲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的5大特征
该综述总结了亚洲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概况,并确定了5个流行病学特征。
■1、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不断上升,亚洲心血管疾病过早死亡的比例很高。
■2、由于年龄和其他决定因素的综合影响,亚洲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中亚和东亚国家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普遍高于南亚和东南亚国家。西亚国家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变化 。
■3、心血管疾病主要亚型存在地区差异。在中亚、西亚和南亚,IHD显然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在东亚和东南亚,卒中比IHD更为常见。
■4、不同的亚洲国家处于不同心血管疾病流行的过渡阶段。不同过渡阶段的特点指示出这些国家目前与未来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上面临的挑战。
■5、随着许多亚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在大多数管理能力不足的亚洲国家,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可改变危险因素(包括不健康饮食、吸烟、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流行和负担日益加重。
专家简介
赵冬教授
首都医科医院-北京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二级教授、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 心血管病流行病学专家。
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北京高血压防治学会副会长。
现任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协会(InternationalAtherosclerosisSociety)执行委员会顾问,NatureReviewCardiology杂志专家委会成员,JACCAsia杂志副主编,AmericanJournalOfPreventiveCardiology、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国循环杂志》编委。
参考文献:
[1]DongZhao,.EpidemiologicalFeaturesofCardiovascularDiseaseinAsia.JACC:Asia.Jun,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