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中的乡村想象与叙事策略人民资讯
2023/3/23 来源:不详摘要:乡村题材小说是网络文学中一个十分小众的类型,这既与中国文学中的乡村叙事嬗变有关,也与作为通俗文学的网络文学本身的都市文化特性有关。这类作品通过塑造能够使读者产生代入感的人物形象满足大众的乡村想象,除了人物的成功叙事、模式化的故事套路以及凸显社会主流价值外,还采用了提供共情的形象、以对比手法形成反差效果增强叙事张力等策略,形成了新的叙事调性。
关键词:网络文学;乡村题材;人物形象;乡村想象;叙事策略
作者:桫椤,河北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研究员(石家庄)。
作为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学,网络文学发展20多年来,无论在作者人数还是在作品数量上,都达到了通俗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据相关部门统计,截止到年,“各类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达到万部”,“国内网络文学创作者已达万,其中签约作者61万”。而网络文学的题材和类型,远较历史上更丰富,“年,类型化已是网络写作的基本格调。武侠小说、后宫小说、玄幻小说、仙侠小说、穿越小说、盗墓小说、都市小说、同人小说、耽美小说大量出现,形成了网络文学的基本类型。”在这其中,乡村或农村题材小说作为一个类型仍时有出现,但在诸多市场“流量爆款”和学界、业界榜单上却难觅踪影,始终是一个精品佳作少和人气不旺的小众群体。例如,在年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中,“十佳 作品”和“十佳人气作品”无一部农村题材小说;在年揭晓的“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 作品”中,只有一部作品涉及农村题材;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网络文学作品暨年 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中上榜的25部作品中,除了《大江东去》,只有《粮战》与农业有关,但该作写的是水稻育种的故事,严格来说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乡村题材。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农业大国,有着庞大的农村人口和悠久的农耕文化传统,这在文学中得到深度反映,“中国文学自现代以来,乡土或农村题材一直是最为重要的一脉”,但这一情形在网络文学中不再延续。乡村题材写作在网络文学中势衰,既有现实的原因,也反映出乡村叙事自身的变化。本文尝试在乡村叙事变迁背景下观察乡村题材网络小说的创作情况,并结合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其中的规律性和趋势性问题。
一、乡村题材网络小说的“边缘”地位
乡村题材网络小说在网络文学中成为“边缘”类型,究其根源,与乡村生活和乡土文明变迁导致的乡土叙事的衰变,以及具有通俗文学属性的网络文学本身的都市文化特性有直接关系。
有学者论及,“乡土文学或农村题材,是百年中国文学讲述的主要对象。因此,百年来中国文学的主流就是与乡土有关的文学。这与中国乡土社会的性质是同构关系。”这意味着,支撑乡土文学的就是中华大地上绵延几千年的乡土文明和乡土文化。年后的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使传统乡村生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反映到文学中,乡村叙事的整体性变化早在延安时期就已经发生:“乡村中国整体性叙事发生于20世纪40年代,也就是乡土文学转向‘农村题材’之后。”进入21世纪,城乡人口比例发生结构性变化:“年对于中国社会人口结构来说,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年代,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乡村人口,乡土中国的性质开始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年,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内部转型的标志性年代——乡土文学作为百年中国主流文学的现象已经成为过去。”不仅如此,还有学者认为:“乡土文学叙事在21世纪最初几年的深刻变异,已经预示着转型的趋向,而这一转型更激进的意义在于,乡土叙事趋向于终结。”
按照上述逻辑,乡土叙事既然已经“趋向于终结”,但“终结”之后中国文学的主流变成了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按理说,城乡人口比例逆转,乡土叙事应该让位给城市叙事,但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在我看来,当代中国的城市文化还没有建构起来,城市文学也在建构之中”。这其中的原因大致如下:一是乡村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太大,当农村人口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时候,城市的生活方式不可能摆脱乡土的影响,也就不可能诞生纯然现代化的城市文学;二是就当代而言,“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并不意味着农村人口 地消失了,或者城市增长了更多的真正市民,这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实际情况是人口流动导致乡下人进城了,乡村传统文化随着人口迁移也影响到城市。较之大规模城镇化之前的城市,现在的中国城市文化反倒融入了更多的乡村元素,这是应该被注意到的现象。文化的嬗变是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城市文学的构建也必然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
我们可以回答上文的追问:如同乡土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相遇后的“混搭”,我们很难再以乡村或城市为主要特征来定义文学,乡土叙事趋向终结、城市文学尚在建构之中的中国文学主流变成了一种“混杂”的文学。尽管这种复杂的局面难以一时厘清,但在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之后,乡村大规模从文化表达和文学叙事中退却是一个看得见的景观。当然,以上诸家据以得出乡土叙事作为文学主流“成为过去”和“趋向于终结”的结论,毫无疑问来自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新文学的观察,但这已然构成了网络文学在世纪之交滥觞时的叙事背景。不仅如此,就网络文学自身而言,同样不具备为乡村叙事提供避世的“桃花源”的可能性,作为通俗文学的网络小说天然具有都市流行文化的特征,与乡村书写之间有着难以消除的文化壁垒。
鲁迅所讲起源于劳动号子的“杭育杭育”派的文学,进至先秦时代已分化出脱离劳动人民、 王公贵族享用的文学,“《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了先秦的一些俳优或类似于俳优的弄臣们的滑稽故事,为我们保存了中国早期通俗小说的重要资料”;“这些供君主开心娱乐的‘戏谑笑语’或‘小说’,连带这些引起人们阅读快感的故事,应该就是上古通俗小说的滥觞。”可见通俗小说诞生之初就已远离生产劳动和乡村生活,成为供有闲阶级消遣的娱乐。从古代通俗文学诞生到发展成熟,直到清末民初现代通俗小说诞生之际,不仅消遣娱乐这一功用贯穿通俗文学的全部历史,且其流行的空间范围一直在农民和乡村生活之外。沿袭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和晚清狭邪小说路子出现的“鸳鸯蝴蝶派”就是一个例证。“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鸳鸯蝴蝶派’小说几乎独步文坛,成为了当时小说的主流”,“‘鸳鸯蝴蝶派’最初以上海为基地,后来扩展到天津、北京等大都市,在市民中获得广大的读者。”亦有研究者指出:“晚近的趋势,则是将鸳蝶派与上海地域合并考虑,侧重其反映的都市商业文明与媒体文化,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通俗小说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化是一个脱离乡村走向城市的空间转移过程:“都市是通俗小说的创作空间和创作土壤,几乎所有的通俗小说都是都市生活或者都市人的思想情绪,说通俗小说是都市小说也不为过。更为重要的是都市性质决定了通俗小说的性质”,“市民意识决定了通俗小说的品质。”
城市是时尚流行文化的策源地和集散地,大众对时尚的追慕使城市具有无比强烈的文化吸引力,“流行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都市流行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所决定的。”年,中国大陆接入国际互联网,网络率先在城市发展起来,上网成为城市青年 的生活方式之一,这正是网络文学兴起的必备条件。伴随网络在全社会得到普及,以网络文化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开始遍及城乡,但城市作为“时尚之都”的角色丝毫没有减弱,很多青年争相背离农村到城市生活。“我们经常说现在‘三年就是一代’,决定‘一代人’和‘一代人’之间‘代沟’的是什么?就是要看他们是什么流行文化喂养大的。”在城市和网络流行文化的“投喂”下,“85—95独孤一代”中的“‘宅男’和‘腐女’构成目前网络读者的两大重要‘族群’。”他们不大可能对农村生活方式抱有热切向往,因此迎合读者的网络小说创作离乡村越来越远。
除了作为有闲阶级读者的消遣娱乐,通俗文学的都市文化特征也与作者的生活空间相吻合。在先秦时期,“稗官”和“俳优”皆是从农业生产中分工出来的人。及至现代意义上的都市产生,社会分工更加细致,通俗小说的都市文化特性和消费特性更加明显。“都市生活要求都市人的社会分工细致,把人从‘乡土社会’自食其力的自然形态改变成互相依赖又互相索取的利益形态。通俗小说正是这样的利益形态所产生出来的文学艺术,它成为都市生活利益环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具有商品性质的‘消费品’。”在分析乡土叙事何以成为过去的主流时,除了与社会生活的同构关系,也有学者指出了作家自身的原因:“……就是洋派的‘新文学’其实一直以乡土文学为主导,构成中国作家主体队伍的是广大出身农村、自学成才、在价值观和审美观乃至情感结构上都相当传统的乡土文学作家。除了现代文学的‘新感觉派’以及当代文学中的‘纯文学’外,都市文学传统一直相当薄弱。”乡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广播和电视出现之前缺乏有效的传媒,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文学的阅读和创作都不可能在乡村得到普及。对于文学传播空间而言,深受乡村文化影响的传统作家将乡土叙事带进文学中,也是一种社会分工的结果。在当下中国,无论身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可以便捷地使用网络,但网络小说的作者仍然以身居城市者为主,“在地域分布上,17.3%的作者生活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以及以下的作者比例分别为23.3%、21.4%、38.1%。”
“随着电视和电子网络的迅速发展,任何流行文学和流行艺术的成功,都离不开媒体和电子网络。”事实上,这一情况不只出现在网络文学中,也正在上升为严肃文学中的客观现实;再加上写作者对城市生活和城市审美趣味的熟悉,文学叙事借助网络进一步加快了“离乡”的步伐,乡村题材网络小说创作局面沉寂就在所难免了。
二、进入者视角与“出走—回归”的奋斗之路
在当代文学研究话语中,农村题材和乡土小说在内涵上是有差异的。但在大众读者那里,没有必要对此做细致区分,他们更习惯于把一切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说当作乡村题材来看待,网络文学亦是如此。尽管大部分知名文学网站并未将乡村题材单独分类,但其作为一个类型是确凿无疑的。所谓类型小说,“通常我们可以把小说类型中那些具备相当的历史时段、具有稳定的形式或内涵样貌、具有一系列典范性作品、同时又在读者心目中能引起比较固定的阅读期待的小说样式叫做‘类型小说’。”网络乡村题材小说是具有这个特征的。
尽管乡村叙事的衰变已经成为影响文学史的事件,但文化的强大惯性使乡村题材写作仍然没有被遗忘。“乡村文明的危机或崩溃,并不意味着乡土文学的终结。对这一危机或崩溃的反映,同样可以成就伟大的作品,就像封建社会大厦将倾却成就了《红楼梦》一样。”这既是对严肃文学的期待,也同样适用于网络文学。在网络文学中,尽管远不如玄幻、仙侠、*事、历史、悬疑、爱情等类型发达,但农村题材写作仍然有一席之地,从“百度”词条搜索“网络乡村小说”或“网络农村小说”,均会得到不少搜索结果,甚至还有专门刊载这类小说的网站。而这类小说中虽无“超级爆款”出现,但已有作品也并非全部乏善可陈,仍然出现了诸如《明月度关山》《大山里的青春》《长河左岸》《宁家女儿》《山横水倒流》和《扬帆》等一批有一定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