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讯北大清华互选课

2022/7/14 来源:不详

导读

据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所高校教务部(处)决定从年春季学期正式启动课程开放互选工作。这是两校在校级层面开展本科课程资源共享合作的首次机制化尝试,希望以此为起点,共同推动两校人才培养,带来积极的社会示范效应。

为了共同推动两校人才培养,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决定启动课程开放互选工作。

这是两校在校级层面

开展本科课程资源共享合作的

首次机制化尝试。

北大清华水系连通、互相开放本科课程!

高校互选课 

校际间相互开放本科课程互选,是将高校资源利用 化的做法之一。这个做法,在欧美一些高校的校际间早已流行,且已制度化运行。欧美一些大学,彼此可相互选课的课程不限于本科课程,研究生、博士候选人、博士后的课程乃至研究项目都相互开放的,学籍及学位的名称越来越限于证书的意义,其所内含的知识构成来源并非毕业(学位)证书上的一个学校的名称所能覆盖。

相较而言,以北大清华的空间位置及其日常联系,其彼此开放的优势要远超美国哈佛大学与MIT(麻省理工学院)彼此开放所具有的优势。实际上,在美国,类似哈佛和MIT这样的地理位置相近的学校互相开放部分甚至全部课程互选已是普遍做法。不仅如此,跨地区间的大学彼此开放选课和研究项目的学校也很普遍。由于学分的价格是公开可见的,相互开放选课的高校,如果校际间选课的流向失衡,将造成到外校选课学生数量多的学校的财务损失。这无疑会成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以吸引更多学生选课的一个动力。

如此做法,其意义已不仅限于高校整合优化资源,而是在更广范围内抬升了高校教学水准,使高校的教学和研究的整体水平保持在一个相对均衡的程度。将高校群、地区间高校的教学研究水准保持在一个均衡程度。

清华北大互选课 

北大开放课程以人文社科类课程为主,包括《理想国》《发展心理学》《逻辑导论》《中国历史地理》《西方美术史》等。清华学生选修后将纳入其文化素质核心课学分。

清华大学开放了课程主要是理工科课程,既有传统的《工业系统概论》《现代加工技术与实践》《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等,也有时下热门的《人工智能技术》《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工业数据挖掘与分析》等。北京大学学生选修后,将纳入通识课的A类学分,也可以自愿纳入全校选修学分。

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丰富学生选择,加强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学术和学生交流,两校教务部门研究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双方都是在现有课程容量的基础上,根据对方提出的课程需求,在不挤占本校学生学习资源的原则下,向对方开放。”

北京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两校本着携手助力学生成长的初心开展此项工作,经过反复探讨,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相关工作细节会在合作实践中逐步摸索、磨合和优化,以便双方优质资源更有效地释放,合作共赢。”

这显然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

固有思维中北大擅文理,清华擅工科,那么开放互选本身就是一项对北清学生全面发展十分有益的措施。理工科的严谨态度和哲学人文的全局以及浪漫,不同专业方向的同学融入自身方向的思维逻辑,提出了很多新颖独特的观点,对我来说丰富多彩的解释充盈了我个人本身片面的理科思维模式下的固有观念。

更不要说频繁地流动带来的是更多的交流合作,还有不同领域的思想的融合碰撞,就算是同一个领域,不同的侧重点之间的沟通,总是会有新的收获。作为一个官方搭建的沟通交流的桥梁,北清互选课程更大化的开发了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资源的分配,从未来入手加强了两所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必然能培养出注重合作善于交流的更为全面的学生。

网友评论

清华北大互选课现状

年本学期北大开放给清华72门课程,共有课容量人。4月1日,中期退课 阶段结束,共计有个课容量处于空闲状态,共计近65%的课容量被“浪费”。回溯上学期选课信息,年秋季北大开放给我校53门课程,共有课容量人。中期退课 阶段结束后,共有个课容量处于空闲状态,也是近65%的课容量被“浪费”。由于多数北大课程的课容量仅为3-5人,在补退选 阶段开放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课”,试图从极有限的名额中获得一席之地。然而,有意思的是,从补退选第二阶段(本阶段无法递补waitlist)开始,北大课程就出现较大规模的退课现象。根据我们的跟踪,本学期补退选第二阶段后北大课就已有29%的课容量被闲置,到中期退课结束后这一数字则变为65%。对此清华大学做过一项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共有样本人,其中选过北大课的人,未选过的人。

01选课类别

大部分清华同学青睐“通识教育”课程,这也是互选课的初衷。

02选课原因

比重最多的是“出于对课程的兴趣”,也有不少同学是出于“体验北大的校园文化”,“获得北大的进入权”。

03中途退课原因

虽然大部分同学退课原因是“与自己最初的期望值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有不少同学是因为“路程太远”。

路程太远?

清华和北大,

好像只隔了一条街吧!

不是路途遥远

而是清华校园太大!

其他高校间合作办学案例

除了北大和清华开展课程互选,国内还有很多高校也有类似的合作办学,比如广州大学城互选课、武汉地区高校、上海地区高校。

广州大学城

01

合作办学简介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省财*厅制定的《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及省教育厅《实施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工作方案》等文件的精神,大学城十所高校紧紧围绕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深化高等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同研究、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共享项目。

项目将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理念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教学传承创新的全过程,能有效统筹整合和发挥人才、学科和资源优势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构建开放、高效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对突出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数据统计

开设课程如下(滑动查看):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药科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美术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

广州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上海市东北片高校

01

合作办学简介

跨校辅修专业是上海市东北片高校合作办学教学协作组,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协调发展的合作精神,在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东北片高校合作办学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于年6月推出的一种合作办学模式。它允许上海市东北片复旦、同济、财大、上外、上理工、海洋、海事、电力、体院、杉达等10所高校的 学生选修其他学校开设的跨校辅修专业,经考核合格,可获得其他学校颁发的跨校辅修专业证书。

教学协作组自年成立以来,在各成员高校及教务处的真诚合作下,实施了一系列跨校合作办学的项目,如跨校互聘教师,学生跨校选修课程,名教授流动讲座,跨校辅修专业等。现已开设跨校辅修专业十六个(详见专业教学计划)。跨校合作办学项目《关于普通高校间合作办学、资源共享,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了 教学 成果二等奖。

本学期开设课程如下

上海市西南片高校

01

合作办学简介

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机构成立于年8月。联合办学的宗旨,是发挥各成员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各种办学条件,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拓宽办学途径,提高办学水平。

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采取了师资互聘、开设本科生跨校副修专业学士学位、跨校第二专业、研究生跨校选课、各校实验设备共享等项举措。目前有本科生教学、研究生教学、学生工作、科研工作、分析测试、工会等6个协作组。

武汉七校

01

合作办学简介

武汉七校联盟即联合办学的七所学校,七校联盟由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南财经*法大学这7所全国重点大学组成。这些大学各自拿出本校特色优势专业联合办学,这七所高校的本科生,可以任选其中一所学校的公共选修课或专业课,可拿双学位,相当于“一张录取通知书,可上七所名校”。

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的原则,七校从年开始联合办学,学生可以跨校跨学科辅修第二学位。

中国武汉地区重点大学之间的七校联合办学是中国大陆持续时间最长、实质性参与高校最多、合作范围最广、受益学生最多的一种联合办学模式。

“一张录取通知书,可上七所名校”,这句话曾经是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模式最 的概括。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七所在武汉部属高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允许7所高校的学生从大二开始跨校辅修专业,修满50个学分并完成毕业论文,就可以拿到双学位证书。

有专家认为,在武汉之前,曾有一些地方提供跨校选课机会,但武汉的突破在于提供了学位,这在当时是一种探索创新。

还有人盛赞,这是中国大陆持续时间最长、实质性参与高校最多、合作范围最广、受益学生最多的一种联合办学模式。根据“七校联合办学”年度年会披露的数据,年共有名学生获得七校辅修、双学位证书,授证比例达到80.39%。年,七校面向级学生开放45个专业招生,学生预报名人,实际缴费注册人。

那么,这一持续了20年的“七校联合办学”模式为何被按下暂停键?

七所高校发布的公告显示,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七所高校一致决定暂停“七校联合办学”级学生辅修招生。

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学士学位授予与授予管理办法》。其中第三章规定,高校间联合学士学位证书由本科生招生入学时学籍所在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颁发,联合培养单位可在证书上予以注明,不再单独发放学位证书。

此外,还规定联合学士学位应根据校际合作办学协议,由合作高等学校共同制定联合培养项目和实施方案,报合作高等学校所在地省级学位委员会审批。其中的联合培养项目需通过高考招收学生并予以说明。

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

01

合作办学简介

学院路,北京西北部一条不足3公里的道路,两侧彼此相邻地坐落着包括闻名遐迩的8大院校在内的国内10多所 高校。这些高校多数是建国后建立的行业性高水平大学。就单个学校而言,特色学科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但学科门类不够齐全。年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成立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年发展到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的16所高校的教学共同体,直至年相继扩展到了21所高校。学院路共同体以资源共享为途径,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其在校专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年开设了“学院路地区教学共同体门户网站”,建立了共同体教学、管理、服务互动平台,从技术手段上保障了高效的“一校式”教学管理。所有学生通过网站选课注册、辅导答疑、提交作业、成绩管理与查询、远程网络教学甚至远程考试等运行管理环节的网络化,部分课程实现远程网络教学。

目前已发展到除*事之外包括11个学科,分布合理的门跨校选修课程体系。共同体首创多校共同开设了16个“共同体辅修专业”,10年来,共同体开课多门次,参加学习的学生超过10万人次,学生选修共同体校际选修课已平均达到其整个选修课的40%,占总学分的8%。

年上学期开设课程如下(滑动查看):

来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光明网、环球网、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与学分互认管理系统、上海东北片高校合作办学、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上海市西南高校联合办学办公室

▌信息:大学云英语综合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配图:来自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与研究。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编辑:大学云英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粤ICP备19025322号-1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