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如何构建高韧性的中国社会人
2023/3/20 来源:不详去年因为疫情,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美国也对华几番围堵。此情此景下,中国社会仍然表现出坚强的韧性。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近日发布新书《高韧性社会: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探讨不确定时代如何应对危机,构建高韧性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不确定性加剧
上观新闻: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
周园(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 合伙人,《高韧性社会》作者):可以看到,全球五个方面的趋势,实际上在为未来10到20年的发展创造巨大的不确定性。 ,全球性流行病成为周期性考验。不仅是这次的新冠疫情,过去,每5年都有新的全球性流行病。如何应对全球型大流行疾病?第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经济下行中,如何寻找发展机会?第三,技术改变行业规则和界限。技术使传统行业的业务模式、服务对象、竞争对手、竞争的边界发生根本性演变,企业如何转型发展?第四,地缘*治冲突升级。全球经济和*治力量都在经历一个东升西降的过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正在取得优势。在世界大格局发生根本性转移时会有很多突发事件,如何更好地利用、应对这些突发事件?第五,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相对可预测,但也更容易被忽视。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模式已经远远不够了。需要思考的是更有韧性地发展下去:如何更好地应对危机、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机遇。我和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同事们利用全球网络,研究过去十几年、几十年中全球企业、组织、城市和*府的一些案例,总结出在发展的五个阶段中,如何识别危机、如何进行快速反应、如何进行危机中的缓冲、如何在危机中如何利用新的技术进行创新,找到新的模式,以及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形成一个可持续的、长远的发展模式。书中提出了“高韧性社会”的概念和应对危机的八种核心能力,并结合国家、企业、组织、社区乃至个人等不同主体,论述了如何打造社会韧性、城市韧性、组织韧性和个人韧性,提供了应对不确定性危机的解决方案。
上观新闻:当前诸多不确定性背后,有何原因?
周园: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正处于一个模式转换的阶段。这是工业革命向信息革命转化的阶段,也是世界*治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的阶段。
当前世界处于东升西降的历史变革期。从消费看,在过去30年间,发展中国家的力量迅速崛起,发展中国家消费者正在成为全球消费的中坚力量。其中,中国的消费总量在全球的占比翻了5倍,从年的2%提升至年的12%。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消费力量逐步为新兴经济体所稀释。上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以不到1/5的全球人口贡献了近80%的全球消费。而截至年,发达国家的消费贡献已被稀释了20%。
消费力量的转变与各国中产阶级的变化密不可分。未来5至10年,中国可能会占到全球30%的消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占全球的消费比例可能变成50%对50%。这可能是过去几百年来从未出现过的。
企业转型焦虑
上观新闻:年,您曾说“手上30%的项目工业品数字化转型”。在您熟悉的工业品行业,企业是否更早意识到技术迭代带来的不确定性?
周园:我最早是10年前开始做一些工业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对企业来说,技术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打破了行业壁垒,传统竞争对手变成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对手。
以传统车企为例,汽车行业已经竞争了多年,突然出现了市值远超其他几家传统车企的特斯拉。在其他工业品行业也有类似的机遇和挑战,不开始自我革命,很可能被别人革命。
再如建筑行业,过去多年中没有发生太大改变,一个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行业,虽然有一些机器,但劳动生产率没有特别大的提升。但现在,机器人建造、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工具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数字化、生态化等技术带来更多机遇,也带来更多新的竞争对手。现在全球 的也是一些建筑行业的“特斯拉”。目前,我们也在帮助一些国内企业和跨国企业进行信息化、数字化、生态化转型。
上观新闻:在工业品行业,数字化转型对抵御风险有何作用?
周园:首先,劳动人口的流动更可控。疫情期间突发人口流动问题,提高数字化程度可以降低对流动劳动力的依赖。建筑行业以前依赖大量农民工,而现在愿意做这行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招工难越来越普遍,企业被迫使用更多工业机器人等手段。数字化实体的劳动生产效率也会有较大提升,在劳动力人数不变和保持下降的基础上,人均产能上升,实现更高的增长。
上观新闻:您认为国内的企业,无论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在抵御不确定风险方面和跨国公司有哪些差距?
周园: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从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角度来看,国外企业比国内企业早了四五年。
国外建筑行业市场增长有限,企业做了大量努力提升多样化能力。而国内的市场增长较快,企业过去几年高速增长,但一些关键能力还落在后面,尤其是信息化、科学管理。国内工业品行业,很多企业的规模已经远超国外,但不够强。
构建城市韧性
上观新闻:构建城市韧性方面,您在一篇报告中提到斯坦斯德哥尔摩打造智慧城市,在调研当地市民的需求后,发现一些 先的项目反而不需要新的技术投入?
周园:我们在全球做了很多智慧城市的案例,发现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技术就像锤子,拿着锤子不能看什么都像钉子。在斯德哥尔摩,我们调研发现,数字化解决方案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技术只占整体的10%,大约20%属于底层技术,还有70%是城市的管理流程。
不同城市有不同需求和痛点。我们调研了斯德哥尔摩市民从出生、上学、就业到养老、殡葬的整个流程。这里有很多痛点,通盘研究这些痛点后,就会找到建设数字化改造的优先级。智慧城市投入不是小数目,我们还量化了投入产出比,看看每一项新技术分别能带来怎样的价值。
具体而言,比如斯德哥尔摩的老年人口较多,我们的团队跟踪养老院和居家的老人两周时间,调研老人从早到晚经历的事件、使用的服务、有何浪费以及效率低下的地方。
我们发现低成本、低技术的手段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不见得非要使用最贵的技术。流程再造后,我们对每一个应用场景制定KPI计算投入产出比以及满意度,发现一些 的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服务人员的效率,降低养老服务的人员成本,提升满意度。
我们也发现,以前效率低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多个部门交叉管理,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这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通病。智慧城市的威力一定要在数据打通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来。但行*部门之间的数据有很多壁垒,如果不去打通这些数据壁垒,技术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
上观新闻:对我国构建城市韧性有何建议?
周园:根据BCG提出的八种能力及二十一条行动方案,我们对建设中国的城市韧性提出了一些建议。在经济维度,要注重城市间的协同发展,打造多层次、优结构的产业生态与格局。城市群协同发展,建立跨区域、跨层级的行*组织,协调各利益相关方发展诉求。注重交通基础设施、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职能分工、经济资源分配的对应关系。城市间需建立具有兼容性的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平台,同时利用开放式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推动数据共享。
注重产业分层,形成综合的产业发展格局。例如,识别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进行深度重组,价值优化;在技术革命驱动下加速布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下一代引擎产业,进行战略孵化;根据消费升级、制造升级、绿色发展和专业化发展的趋势重点发展相关产业,发挥这些产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保持其余农业、建筑、制造业等城市经济的基石产业的平稳发展。
在社会维度,坚持包容性增长,以知识和技能赋能城市中的低技能群体、弱势群体,促进信息的交流和要素的流动。打破空间隔离,加强社区间的物理联系。打破知识隔离,普及数字基础设施和教学平台并辅以*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增强弱势群体的学习参与度。打破社交隔离,避免阶层板结,形成更为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
在环境维度,注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设计。围绕生产、消费和居民生活的各个环节设计资源利用的闭环,确保整个系统经得起市场验证。注重社会公众建立“长远”认知,将循环经济作为未来城市群发展的基本路线,借助立法形式将循环理念落实到生产、生活中。以财**策、产业*策鼓励绿色经济发展,并加强公民教育,培育“长远”认知。
在治理维度,将创新技术运用于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进行系统性的方案设计和测试,通过环境建模、方案设计、情景模拟和分析测算来实施。制定科学的框架,对应用科技潜在影响进行预测评估,预测潜在的影响,并遴选优先技术。此外,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实现社会各方参与共治。
《高韧性社会: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周园等著中译出版社
栏目主编:顾学文文字编辑:施晨露题图来源:徐佳敏制图
来源:作者:肖彤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