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民间流行拉洋片人民资讯

2023/3/28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8/5469129.html

□杜书文

拉洋片是一种20世纪30年代流传于乡村集镇上的民间草根艺术。在电影没有出现或还不是很普及的旧时代,拉洋片便是民间老百姓一项极感兴趣的文化娱乐活动,一旦演出,哪怕跑几十里路也要前去观看。

据老年人讲,20世纪30年代,西安街头、城隍庙、八仙庵等地每逢节日或过会,就经常能看到拉洋片演出。人们稀奇地叫它“西洋镜”,乡下人还叫“媳妇景”。它是用一木制类似橱柜的画箱,分上下两层,每层高约0.8米、长约1米。下层的正前面箱子上刻有4个或6个圆孔,孔中嵌着放大镜。箱内装有若干张风景名胜、历史故事、戏曲片段、民间传说等题材的图画,也有连环故事,如《哪吒闹海》《大闹天宫》《武松打虎》《水漫金山》《水泊梁山》等。箱内用汽灯照亮。观众凭票观看,通过放大镜观看箱内故事画面,格外清晰,也有立体感,犹如身临其境。

演出时由两人操作,一人在一边推动底层的一张画片,顶动另一张供观众观看的画片;一人在另一侧接过底层片子送入上层。操作艺人穿着剧装、画着红白粉脸(大都画为丑角),他们敲着锣鼓,一边操作一边演唱,所唱内容大多是画面解说词,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幽默,很能吸引观众。加之由上而下的滑音拖腔,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

据说,拉洋片在旧社会最早流行于京、津、沪一带,后逐渐在两湖、晋、豫等地出现,都是贫穷江湖艺人互搭班子,一般由两三人组成,道具简单,易于搬迁。西安的拉洋片演出,以道北河南人居多,一到逢年过节,周围区县或城中村举办古会、庙会、腊八会时,都少不了拉洋片这项演出活动。(《西安晚报》)

本文来源:运城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3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