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创始人李明光快时尚的精髓是时尚而

2024/8/16 来源:不详

即使眼下消费创投退潮,我们依然看好新锐消费品牌吗?

答案毋需怀疑。

消费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品牌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而一旦立住,就不会轻易死亡。我们看到,经过一轮高速成长的阵痛,一些新品牌公司拥有了忠实用户,进而获得了可观的规模甚至利润,进入稳定增长的新阶段。它们大多诞生于年之后,乘上年刮起的投资热风,在激烈竞争中胜出。

基于此,36氪未来消费决定挑选36家新消费品牌公司,以专访、案例分析等方式,持续跟踪它们的发展,并汇集在“厚雪公司36”这个栏目中。

UR门店,品牌供图

采访|姚兰杨轩

文|姚兰

编辑|乔芊

来源|36氪未来消费(ID:lslb)

快时尚在中国有一个奇妙的开头。人们看到的是年西班牙品牌ZARA正式进入中国,却忽略了在广东一隅,那一年也诞生了它日后的强劲对手。

年之前,ZARA、HM、GAP等国际快时尚品牌度过了黄金十年,它们以动辄上千平的面积在一二线城市的各大商场占据黄金铺位,扮演“客流拉动机”的重要角色。如今在中国,它们不仅在线下被Lululmon们取代,也在面对新兴电商渠道时显得迟缓。

国货品牌中有许多弯道超车的玩家。去年6·18,天猫女装销量榜单上,冠军不再是此前长期霸榜的优衣库,而是前年就已位居第二名的本土快时尚品牌URBANREVIVO(以下简称UR),ZARA则始终排在UR后面,一路跌出了前十。

UR仿佛一夜之间跃入大众视野。事实上,它已在线下默默生长了十余年,且低调完成了五轮融资,年销售规模已突破60亿元。

在这场“快战争”中,UR显示出了它“慢”的一面。被称为“ZARA的中国学徒”,UR自诞生起便采取“高举高打”的做法,开出“奢华大店”,但在年放开加盟前,UR的门店数量并不多,创始人李明光(Lo)选择把融资砸在买手和设计师团队的搭建、供应链建设、数字化系统上,这拉长了它的盈利时间表。

十年蛰伏期过去,年,UR依靠约00家门店实现了接近30亿元的销售额,首次实现盈利。要知道服装是一个高毛利的行业,想赚快钱并不难。

李明光视衣服为精神产品,他说快时尚服装行业的精髓是“时尚”,而不是“快”。“中国的服装企业一般只有0年左右的辉煌期。好卖,却不时尚,这是很多品牌没落的原因。”

“时尚”在李明光眼中是感性的、个体化的。就像他在UR的门店里播放自己钟爱的另类音乐一样,他主张设计师和买手要经常看画展、听音乐会、看歌剧,去旅游,去住好的酒店,“这些都是在提高审美”。如今UR在全球拥有约家门店,设计师开发团队有超过名成员,而在全世界拥有多家门店的ZARA,设计师也不过人。

黑蚁资本创始合伙人何愚至今记得他和李明光的第一次见面。“第一感觉是人在发光,一身白衣,干净清爽,跟他们的门店气质十分相符。”何愚称李明光是“意义导向型”的创始人,在做大公司、获得利润之外有更高追求。

如何始终保持“时尚”?如何带领公司从十亿规模向百亿规模迈进?以下为36氪未来消费与UR创始人李明光的对话:

UR创始人李明光

“大店”的突围

36氪未来消费:“UR”这个品牌名字是怎么来的?

李明光:我会买很多外国音乐碟片,有些碟片的封面设计真的很有感觉。看到漂亮的Logo,我就在想,自己将来做品牌了,如何把它利用起来。UR的名字灵感来源于一张在新世纪初发行的音乐碟片,希望能传递出可跨越时代的创意美学理念,和一种国际化视野。

36氪未来消费:UR其实是你的第五次创业实践,从一开始,你就清楚地知道如何做“品牌”吗?

李明光:应该说,我从中学时期就一直喜欢“美”,也在追求“美”,但对“做品牌”这件事并不是一开始就懂的。

年,我第一次创业,准备了5万块钱,在广州白云区的一条巷子开了家外贸服装店,铺面有30平方,月租块钱。一年后,我去了广州高端商圈——好世界广场开店,每月租金4万,生意确实更好了。但是它很难快速发展,或者说很难复制,因为我做的是杂牌零售,不是品牌。

36氪未来消费:你的品牌之路,看起来是从年代理男装品牌VJC开始,而且还将这家店开在了最时尚的上海,这是一个大跨步,你很有勇气。

李明光:但表现不如人意。这家店基本上每个月都是亏钱的,仅一年就把我过去两年积攒的钱都花得差不多了,把它关了是肯定的。要说这一年有什么体会,就是让我对怎样做价格定位、做消费者沟通,有了更深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坚定了自创品牌的决心。

36氪未来消费:你是怎么决定做一个“快时尚”品牌的?

李明光:年,我看到了国内关于ZARA的媒体报道,然后也去日本看到了ZARA的实体店,很快意识到“快时尚”是当时中国服装红海里面的蓝海。我打电话问ZARA能不能加盟,他们说没有加盟。我觉得这个不是什么高科技(笑),做起来没有那么难吧?

到了年,我们正式创立UR品牌,ZARA也是在这一年进入中国市场。UR首店开在广州正佳广场,当时一个铺位多平方,我跟商场说你把8个铺位全打通,我要打造一个有全新商业模式的品牌。其实那时期的正佳广场发展得没有那么好,能够被我这样的个体户一起拿掉,他们也觉得挺开心的。

开店三个月后,UR的销售表现就很好。而我之前还有一个牛仔裤品牌BCjans,也在正佳广场开了一家店,门店面积平方,每月租金十几万,但销售额也是十几万,所以销售额一直没什么增长。最后,我决定关掉开设了七八家店的牛仔裤品牌。

36氪未来消费:UR开出全国首店的第二年,另一个快时尚巨头HM来了。ZARA首店开在上海南京西路,HM首店则选址上海淮海中路,你们同时瞄准了一二线城市。在点位选择上,这些海外巨头有着优先选择权,UR靠什么和它们正面竞争?

李明光:那时候,在广州正佳广场,除了百货巨头友谊商店以外,UR是单体服装店中面积最大的品牌。开出来后,我明显感觉到消费者觉得我们是一个“大品牌”,会产生信任感。通过店铺大小、装修材料、灯光、播放的音乐等维度,消费者就能判断出这是什么档位的品牌。

UR门店,品牌供图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少有本土服装品牌敢开出超过00平方的门店。当时研究这套商业模式,我们就知道门店要够大,门店风格就是“奢华”。以前UR没怎么做营销投入,店铺本身就是广告。品牌是一种信仰,我们的店铺希望打造得像“教堂”一样,店里还增加了很多艺术装置,在这种氛围下,消费者会对品牌有仰慕的感觉。

36氪未来消费:听说你很喜欢听音乐。会在店里播放你喜欢的音乐吗?

李明光:会,我想让消费者听到另类或者说从来没听到的歌。我很喜欢现代乐器与民族元素结合的Hous和Loung曲风,其中最喜欢Buddha-bar的音乐。Buddha-bar位于巴黎,是酒馆,也是餐厅。店里有尊巨大的佛像,播放的音乐包含了中东元素、日本的三弦以及中国的传统音乐等等,曲风多样,非常特别。喜欢听音乐,也是追求“美”的表现。

又“好卖”又“时尚”

36氪未来消费:从ZARA身上,UR学到了什么?

李明光:以前,服装企业经常参加一些培训课程,我也参加,但发现并没有学到我想学的东西,后来就不参加了。学习它,我们的渠道更多是媒体报道。

你会发现“快时尚”,在中国没有什么总结性的东西可供你学习,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学习完不对再转回来。以前我们看到那些报道,写ZARA门店一个月换一次货,我们就跟着换一次,后来发现不对,人家换一次不是全部换,是部分换,其中潮流款可能每周上新一次。简单讲,传统服装品牌是“款少量多”,ZARA做到了“款多量少”的突破。

年、年,提起ZARA,好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牌子,UR相当于是这种商业模式在中国的验证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我们现在已经沉淀出自己的“快时尚商业模式”。

36氪未来消费:你认为“快时尚商业模式”的精髓是什么?

李明光:顾名思义,又快又时尚,其中“时尚”是核心要素。

UR女装,品牌供图

36氪未来消费:为什么“快”不是核心要素呢?

李明光:中国服装行业的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了,其他一些行业也是如此。如果只比拼这一方面的“快”,UR是领先的。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要成为的是“时尚品牌”。服装行业的本质是时尚,创意美学能力不单是UR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也是服装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时尚行业,尤其是奢侈品品牌,一般有两个职位是平行的,一个是CEO,一个是创意总监。而且在很多时候,创意总监是更具起决定作用的角色。奢侈品品牌增长不行了,往往会换创意总监,CEO很少换,因为品牌本身毕竟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周期,这说明组织建设通常不会出现问题,更多是创意不行了。中国的服装企业一般只有0年左右的辉煌期,之后就往下走,因为不再时尚了。

36氪未来消费:你的角色是什么?

李明光:你可以理解我是创意总监的角色偏多一些。早期我会跟到每个款的细节,现在更多是把控整体的方向不会跑偏,比如够不够国际化、会不会过于年轻、会不会过于老等等。

36氪未来消费:从产品角度看,UR和ZARA有何不同?

李明光:跟ZARA比,UR没有做到最国际化,但正是因为这个差异化,才让我们在中国做得很好。在版型、尺码、颜色、设计细节等方面,UR都更本土化。而ZARA是欧洲的风格,很多衣服都要很高的身材才能驾驭得了,整体偏成熟一点点。

36氪未来消费:今天市场上同时流行的时尚风格多达数十种,很难说哪种风格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你的团队如何把握最新流行趋势?

李明光:这其实取决于每个人的时尚潜质,因为时尚是一个感性、个性的东西,它不能够标准化,不能够复制。但是它有一种学习方法,就是说你作为设计师和买手,不仅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60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35881号-2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