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伟大的作品过后,中国听众也该拥抱新
2022/12/1 来源:不详文
令狐伯光
周杰伦发表的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已经过去好几天了,这张专辑我当晚听完过后。就已经发表达它可能会很火,但是传唱度上面很难比得上陈奕迅的《孤勇者》,哪怕是成为“儿歌”前的那种流行程度都达不到。
之前已经从周杰伦对于华语音乐风格的突破角度分析了一下,周杰伦新专辑为什么比不上以前的老专辑,这里就从音乐技术的角度上分析一下,为什么周杰伦的歌曲那么好听?为什么周杰伦的新专辑不好听?
,周杰伦这张专辑专辑证明了他无论是创作能力,还是嗓子都退化得过于厉害。因为这几年的华语乐坛很拉胯,大家不但把周杰伦捧成神而且期望他拯救华语乐坛,这张专辑后周杰伦彻底掉下神坛,真不用期待他今后了。
《最伟大的作品》不如经典专辑十分之一?周杰伦怎么了
周杰伦的所有专辑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特别是经典专辑,但是如果听完最近这两张新专辑的所有歌曲就会发现一件事情,明明这两张新专辑表达的内容都不同,但大多数歌曲听来都有种同质化的感觉。
周杰伦早期的专辑歌曲虽然一听就知道是他的,但很多歌曲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这个感觉就是情绪。
从音乐技术上讲一首歌曲分别为词曲编唱,词(歌词),曲(旋律,节奏),编(编曲,包括乐器音色和制作架构),唱(音色,唱功,和声)等。华语乐坛尤其港台乐坛从来重视歌手有辨识度的音色(有时唱功和和声不重要),然后是通俗易懂但不低俗的歌词, 是好听洗脑的旋律。
港台流行乐一向不重编曲,和声和乐器音色的编排等等。因为唱片时代的积累音乐制作非常成熟,所以专业过硬流行很少出现大陆那种“口水歌”,但是他们这种市场小,商业高度发达的音乐产业也导致一个问题。
港台乐坛除了极少数 音乐人,哪怕像周杰伦这种音乐人的歌曲也是偏流行思维的,导致的结果就是 时期过后,后面专辑很多歌曲表达的主题完全不同,但你听下来所有的歌曲始终有种似曾相识的味道,哪怕编曲里使用的乐器音色,和声,表达内容都不同。
这就是同质化,导致这个原因是歌曲的动机,在成熟音乐产业下制作思维有些被固定,明明不同的乐器,编曲形式,结果制作出来导致在听感上产生了一种同质化的味道。这种成熟音乐产业下的台湾乐坛几乎是主流,也就是专业人口中的流行乐工业思维。
这都不止周杰伦了,度过 期的音乐人像许嵩,汪峰,崔健,刀郎等等,他们的新专辑我反复听过,结果就是好听是好听,专业上更专业了,但他们同质化下的制作思维会导致听感上听多了觉得有些腻味,和 时期的作品似曾相识。
明明想要突破,但是突破得不够,又保留情怀致敬自己或者吸引听众。
夜曲一响,上台领奖?曾经的周杰伦音乐专辑到底有多强?
周杰伦以前的专辑为什么比后来的强,特别是听感并不觉得“腻味”,而且还非常好听,越听越好听这点,原因就是早期的专辑和歌曲,在词曲偏唱这四个层面都是重视的,不只是重视旋律,歌词和歌手的音色。
严格说来,周杰伦的唱功在华语唱作人当中不是特别好的,所以唱歌还只是作为编曲,乐器音色与和声组成的一环。
这里举个其它例子,内地 乐队的一张音乐专辑里,不管是整体概念或者多种音乐风格,基本上都会跳出这种制作相似感的流行乐思维。
比如内地独立乐队代表万能青年旅店第二张专辑《冀西南林路行》,同样的编曲复杂的歌曲《河北墨麒麟》的制作,编曲,乐器音色,和声和制作与同专辑的《泥河》《采石》完全不同,同样简单的歌曲《山雀》和《郊眠寺》听感能一样吗?
而且,《冀西林南路行》这张专辑强就强在不同的歌曲组合在一起,它又是个完整的像音乐剧般的概念专辑,这种乐队和专辑在台湾也有但一直都很少,而内地独立 乐队的这种是主流。
周杰伦在《魔杰座》之前的专辑都非常经典,虽然也是一张专辑的策划,但考虑到市场的原因音乐风格很多样,周杰伦和团队兼顾了好听引起听众共鸣的点,技术上同样是词曲编唱四个层面都重视。
周杰伦自己只有出色的音乐天赋,擅长旋律创作,但是背后台湾专业团队,在歌词,编曲和制作上也是 大神。所以他的歌曲里除了好听的旋律,制作上也重视和声,编曲,乐器音色和不同思维的表达。
为此早期周杰伦的音乐专辑做出了明明风格非常鲜明,听众一听就知道是他的歌曲,但是一张专辑上面听感上却完全不同的歌曲(关键是很多歌曲没有放弃旋律好听,听众容易传唱的特点)。
《以父之名》《夜的第七章》《止战之殇》《夜曲》所谓的暗黑四部曲,《夜曲》的编曲和大量古典钢琴底子+说唱,《夜的第七章》就是西方中世纪欧洲舞曲风格,歌词,旋律和说唱以及和声使用。《以父之名》也算相似不过是意大利的歌剧,背景还有Rap、主旋律、人声、合成音色等等。
这些再结合古典弦乐的使用,最终呈现出了一首宏大华丽的歌曲。
周杰伦前期不同音乐风格的经典歌曲太多了,中国风,说唱,流行,情歌等等,关键是他和幕后精英都做到了这种风格鲜明,没有放下好听流行的特点,但是在词曲编唱和制作思维跳脱流行思维的流行乐的风格,这确实非常难得。
放下周杰伦吧,我是来推音乐人,这些人才是华语乐坛的未来
这几年华语乐坛 的问题,准确来说是从港台迁到内地乐坛后 的问题便是唱片时代崩盘后,内地乐坛在网络数字音乐时代(网络神曲),后来又进入短视频时代(短视频神曲),流量经济下的偶像明星还崛起了(唱跳爱豆)。
这导致中国没有建立完善成熟的音乐产业链,但中国从来不缺人才,只是由于国民平均音乐鉴赏能力不高,音乐产业链不成熟连重磅音乐奖项打歌渠道都没有,好的音乐很容易被埋没。
之前没有那么多水准低下的歌是因为那时候唱片时代音乐制作门槛还在,港台很多歌曲也都是来自日本,也不是没有抄袭的事情。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网络极速发展,技术门槛也几乎不存在了。
结果呢?国民的平均音乐审美依然没有什么提高,资本投其所好,攻略下沉市场,自然让优质音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在那些做好音乐的人发歌就是赔钱的坏境下,华语乐坛怎么能发展得好?
可能我比在一些人感觉没那么难受,因为我听的歌只有大多数是独立音乐,没有好的流行歌我可以听别的曲风,其实在远离资本圈的地方有很多音乐人在发着歌,做流行的还是占大多数的。
这方面上面已经推荐过万能青年旅店,但是这支内地独立乐队产量太低,十年才两张专辑。另外上面图片的乐队分别有海朋森,八仙饭店,DeepWater乐队等等。这几支乐队都是新生代乐队,风格都是普通人能听的音乐风格。
这种内地独立乐队和音乐人很多,另外还有一个音乐人叫苏紫旭,参加过《中国好歌曲》成为羽泉战队而成名,后来做独立音乐产量极高。自从年发表首张专辑以来,到年已经发表了6张原创音乐专辑。
7年6张专辑这个产量不比流行周杰伦低了。他的音乐风格也非常丰富,以年和年两年的一张专辑《狂人农场的往事》为例,专辑有22首歌曲,音乐风格有乡村、迷幻、前卫、艺术摇滚、funk、甚至噪音shoegaze等。
苏紫旭是诗人歌词有一些意像,但是并没有放弃好听的特点。很多歌曲像《尘迷》《所在》《风眠》《阳光普照》等等普通听众也能听,只是因为宣传显得非常小众。
这些年像苏紫旭这样的音乐人越来越多,愿意撇弃抖音式听歌的听众也越来越多,他们自主地听歌的时候,从专辑的角度去挖掘好的音乐人,而不是面对这种市场式推歌去愤怒。我们应该养成为好音乐付费的良好习惯,尊重版权,不要什么都追求流行。
有的歌手是经得起免费发歌,从别的渠道获得收入,但现在这个环境,没有收入怎么给你做出好的音乐,可能他们也会妥协去做抖音热歌。我已经接受了我喜欢的音乐人不是周杰伦,不是什么知名音乐人了。
我觉得真的不必说回到多少年前,其实中国的音乐人一直在学习外国,然后融合本土化开始进步,我听得很多曲风以前根本没有华语原创的。所以中国音乐一直在进步,这几年独立音乐发展得很好。
《最伟大的作品》后周杰伦时代正式过去,还请拥抱新的华语乐坛吧
实际上,这种制作思维的内地独立乐队和音乐人很多,但平衡独立小众与大众流行的乐队凤毛麟角。像写出《七七连环X人调》的周二下午没来,再到《小咸偶记》水仙斗活佛这种大神(他们是一个团队),他们的歌曲太过曲高和寡显得非常小众,00后古田小伙的《FallacyBias(谬误与偏见)》也一样。
苏紫旭的《狂人农场的往事》其实没啥门槛,但因为表达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等等,他们的专辑同样显得非常小众,哪怕不说苏紫旭这种前卫音乐人,就是“网红乐队”大家知道吧。
他们的音乐虽然比不上 独立音乐人,但音乐专业性更过硬,旋律,歌词和演唱好听的流行考虑,再到表达契合中国大众情感的命题, 还在制作上从来不廉价,所以绝不会是神曲那种口水歌。这种网红乐队不仅迅速崛起,并且已经成为整个华语乐坛不可忽视的存在。
不信,只要去听听“网红”乐队的歌曲你可能叫不出名字,但是你 听过。而且他们的音乐又确定好听不口水,这才是华语乐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