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众普遍支持对人畜共患疾病的驱
2023/5/9 来源:不详5月24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一项覆盖中国、缅甸、泰国、美国和越南的调研报告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公众普遍支持对全球人畜共患疾病的大流行和自然资源消耗的驱动因素采取行动。近3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在这场健康危机中,减少或完全停止了野生动物消费。
这份报告名为《五国民众调研——中国、缅甸、泰国、美国、越南对人畜共患疾病以及与自然联系的看法》,针对18岁以上人群,于年2月4日至3月18日之间在线上开展,调研覆盖了美国、中国、越南、泰国和缅甸共计六千余人。
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受访者中,有28%的人因新冠疫情而减少或停止了野生动物消费;而泰国的这一数字与去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年为21%,年为41%;越南的情况则保持稳定,年为41%,年为39%。五国受访者中,仍有9%的人打算在将来购买野生动物制品。
报告发现,在中国、缅甸、泰国、美国和越南的受访者中有85%的人支持国家*府关闭具高风险的野生动物市场,88%的人支持*府采取措施遏制森林砍伐,因为它们都是人畜共患疾病爆发的主要根源。
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的决定,报告发现,在中国的受访者中,将关闭高风险的野生动物市场视为预防大流行的最有效措施占比达91%;越南总理于去年宣布了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行动,调研中有84%的越南受访者认为,关闭高风险的野生动物市场至关重要。
在新冠疫情爆发的一年多后,人们强烈认识到,通常与森林砍伐和高风险野生动物贸易有关的人畜互动接触,可能引发严重的流行病。研究中46%的受访者认为,动物传人疾病是最有可能引发未来大流行的的根本原因。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预防未来大流行就要从其根源入手,包括高风险的野生动物贸易和过度森林砍伐。在五个国家的受访者中,超过五分之四的受访者支持*府采取行动来应对这些威胁。有79%的人认为,如果没有采取相应措施,他们会极为担忧或非常担忧类似的全球大流行再次爆发。
引发人畜共患疾病的驱动力包括野生动物养殖、土地用途改变所导致的森林砍伐以及高风险的野生动物贸易,这些都可能通过野生动物与人和家畜的近距离接触,使得类似新冠病*、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和埃博拉病*等疾病被传播。
WWF全球总干事马克·兰博蒂尼(MarcoLambertini)说,“预防未来大流行的唯一方法是减少人类过度消耗和破坏自然的活动,例如森林砍伐,不可持续的野生动物贸易和有风险的野生动物消费,而不只是在大流行爆发后进行应对。此次的全球大流行已经清楚的表明,对全球健康和自然保护的投入,将是避免未来再次付出如此可怕的社会和经济代价的唯一方法。科学家们表示,如果我们不能重新平衡与自然的关系,下一次大流行有关的问题将是‘何时发生’,而不是‘是否发生’。”
报告建议,在“预防未来大流行”的计划中应纳入干预人畜共患疾病爆发所需的措施。例如,严厉惩治破坏森林资源和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将有助于恢复野生动植物种群,并维护本地和全球的生物多样性。这将有助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并有助于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