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探索文化传承人民资讯
2024/12/26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级别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传承,一直是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创作的重要议题。近日,由五洲传播中心、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纪录片《与古为友》上线。该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每集邀请一名流行文化人和一名传统文化研究者,展开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话。“对话”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一个理论体系,核心体现为复调,即众多“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合在一起,且“不同声音在这里仍保持各自的独立”,从而形成一个比单声结构明显高出一层的新的统一体。《与古为友》以多元主体对话的形式呈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尝试通过不同主体间的对话——流行文化人与自我、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来突破时空的限制和语境的桎梏,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核,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的转化与“变现”的边际。一、流行文化人与自我对话在当下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人们的压力骤增,时常感到孤寂。何以解压?向传统文化借力、借智,成为了很多现代人选择的生存方式之一。学会与自我“对话”,以调适心态。《与古为友》是从流行文化人与自我的对话开始的。流行歌手陈粒在与自我的对话中,采撷了“我们现代人缺少、而唐朝诗人却具备的诗意”,将唐诗的意境移植到她的创作与表演中,为浮躁的现代生活传递诗意的生活态度,在自我对话中完成了唐诗的联结。《与古为友》中的对话,是以流行文化人的主观视角,他们自述中的见闻与感触实现的“自我“对话。观众凭借观看这些流行文化人从最初创作的困惑、到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具象地了解的转变的自述中,与叙事主体共同完成了一场与”自我“的对话、一场寻找个体与传统文化的联结之旅。“对话”需要不同的声音,在与自我的对话中也是如此。流行文化人在与“自我”的对话中不是自说自话,而是外在多种声音给对话主体留下的回响,经过主体的自我梳理完成的一场对话。山水摄影师张克纯自述面对越来越难找的山水,不知是用后期补救,还是坚持初心,继续进行原生态的创作。在与“自我”的对话中,他所处的古老的四川小镇缓慢的生活节奏,面临的现代后期合成技术的诱惑,以及捕捉原生态的山水光影的艺术追求,这些外在的环境、技术、思考,形成了多元化的声音,并被引入自我对话中,使得对话充满张力。流行文化人艺术思考的困惑,市场与艺术追求的挣扎,让观众更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寻找与传统文化的联结,可能是个体摆脱现代困境的路径之一。二、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话在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中,流行文化人与传统文化研究者围绕文化传承,用各自独立的声音形成多元的对话,呈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多种读解视角。面对寒山的诗作,说唱歌手辛巴看到的是韵律,流行歌手陈粒看到的是他对生活诗意化的感受,美国歌手鲍勃迪伦看到的是精神的自由;在对传统家具的理解中,北欧丹麦设计师从明式家具里看到的是实用,独立艺术家邵帆看到的是传统框架下符号的灵动,榫卯匠人刘文辉看到的则是将传统榫卯拼接在现代积木玩具中的创新可能……不同的创作领域,不同的创作故事,不同的文化理念借助对话,共同指向的是对于文化传承的多元化解读。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不仅表现在不同主体的言说、对白中,也存在于纪录片的画面所呈现的细节中。那些代表流行与传统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的画面拼贴在一起,自然地生成了对话的空间。辛巴在舞台上即兴说唱的画面,西川与陈粒带着唐代诗人即兴作诗用到的随身卷子写诗的画面,是在建立现代流行歌与古代诗歌表达方式的对话;张克纯在雾中和冬日拍下的雪山照片,与古代山水画中朦胧的层次感与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光影,是在当代摄影师与古代画家对光影的理解中建立对话;独立艺术家邵帆从传统的建筑结构中抽离出榫卯打造的极简主义作品《明式睫毛》的画面,与明式建筑中重叠紧密的榫卯结构的画面,是在建构当代艺术家与古代建筑师对简约的对话。这些代表不同意蕴的画面呈现和蒙太奇拼接,具象化地呈现了流行文化创作者与传统文化研究者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抽象化思考,带给观众超越语言的审美哲思。通过流行文化人与自我的对话,文化艺术创作者对流行与传统的对话,《与古为友》中文化艺术创作者对文化传承的理解超越了表层的视听符号,尝试去把握传统文化中的内在审美逻辑和思想脉络,并将其运用到当代的文化艺术创作中。独立艺术家邵帆认为中式传统家具中充满了妥协,艺术家陈冰则从书画中看到了文字之间的谦让,两人在纷繁的艺术中提炼出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榫卯匠人刘文辉认为文化的传承不在技法,而在于把握古人的审美,因此他在古画的一遍遍临摹中体会古人的心境。这些观念和实践在仍在寻找文化传承与创新之路的今天,显得珍贵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