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丨外语电化教学年第6
2022/7/14 来源:不详第6期目录
第6期文章摘要
计算语言学中的语言模型
鲁东大学 冯志伟
大连海事大学 丁晓梅
摘要:计算语言学中的语言模型可以分为基于规则的语言模型、基于统计的语言模型、基于神经网络的语言模型三种类型。基于规则的语言模型主要有短语结构语法模型和依存语法模型,此类语言模型在某些“子语言”的计算语言学应用系统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用它们来处理真实文本仍有很大的困难。基于统计的语言模型十分重视统计在模型构建中的作用,语言学知识主要使用概率和统计的计算从大规模真实的语料库中获取,这样获得的知识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自然语言的真实面貌,因此,基于统计的语言模型在计算语言学中广泛地流行开来。21世纪以来出现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语言模型,该模型比基于统计的语言模型更胜一筹,占据了当前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主流地位。
关键词:计算语言学 语言模型 基于规则的语言模型 基于统计的语言模型 基于神经网络的语言模型
介入视角下*治演讲中否定的立场表达功能
北京师范大学 苗兴伟 杨 阳
摘要:*治演讲中的立场表达是在演讲者、听众和客体的互动过程中完成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治演讲中否定这一语义资源的立场表达功能,揭示演讲者如何将思想、主张传达给听众,并使听众认同和信服的同时,有效而隐晦地维系不平等的权势和控制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否定资源有助于演讲者引入其他可能的声音,并予以否定,以此来排除其他可能的声音,进一步强调自己的立场;另一方面,否定资源有助于演讲者纠正听众的错误观点、概念或是期待,从而树立自己的权威地位。在*治演讲中,通过否定这一介入手段,演讲者可以实现提醒、劝阻、禁止、反对、质疑和批评等评价立场的表达。
关键词:*治演讲 否定 介入 评价 立场表达
具身认知视阈下大学英语学习者
会话自我修补研究
宁波工程学院 姚剑鹏
摘要:文章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依托中国大学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语料,从具身认知主体、具身手段和具身成效三个方面,考察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会话自我修补过程中所呈现的具身性。同时,文章从语流中断、填充暂停和无填充暂停以及填充词等方面,讨论了修补的具身手段。 ,通过两个途径即修补完成和听话者回应论述了学习者修补具身成效的获得。文章还揭示了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指出本研究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发作用以及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会话自我修补 具身认知 知觉 英语学习者
全球健康治理中的国际组织语言*策
——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例
上海外国语大学 赵 运
摘要: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其语言*策也对国际社会的交流与语言应用影响深远。其中,医疗卫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世界卫生组织(WHO)近两年来更成为全球抗疫的核心协调机构。文章选取世界卫生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出发,阐释世卫组织开展语言工作的社会动力,分析世卫组织语言*策的内容和形态以及语言*策在实现组织目标和愿景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进一步提炼国际组织语言*策的普遍性特征。
关键词:国际组织 世卫组织 健康治理 语言*策 语言标准
新文科视阈下外语课程思*与
外语人才核心素养培养
延边大学 安丰存 李柏年
摘要:核心素养发展、新文科建设以及课程思*建设是我国教育部门近年来针对提升学科内涵以及人才适应力而提出的教育举措。新文科建设旨在提升文科的创新式发展及教育功能,核心素养发展聚焦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思*则对标高素质人才培养方法。外语学科贯穿我国整个教育体系,其核心素养构成应与新文科建设对外语学科育人任务要求相一致。本文在新文科视阈下,对外语学科任务、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构成、外语课程思*建设以及新时代外语教育任务等方面展开探讨。文章认为外语学科需要围绕学科属性和实际,凝练学科育人任务,大力挖掘外语课程思*元素,探索课程思*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外语学科育人价值,按照知识基础专业能力责任态度三者间的内在发展逻辑,培养国家所需的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 外语 课程思* 核心素养
大学英语课程思*中的国家意识培养
徐州工程学院 房 洁
摘要:文章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个例,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中国家意识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以国家意识为中心、国家认知为基础、国家认同为保障、国家期待为动力,依托于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一体三翼”德育体系实践路径。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意识培养不是让学生走向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以此为基础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程思* 国家意识
外语课程思*视阈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
认知能力的培养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徐海艳
上海体育学院 李 晖
摘要:文章以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教育目标分类学和CSE阅读分量表为逻辑框架构建层级性任务实施外语课程思*教学,探究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通过一学年学习,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整体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学生在阐释、分析、推理、评价四维度分项能力得到显著性发展,自我调节认知能力由较低发展为中等水平。研究表明,层级任务践行思*育人理念,基于CSE描述语指标体系将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在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中达到对学生语言能力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既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运用能力,对外语课程达到育人目标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外语课程思* 阅读量表 层级任务 批判性思维 认知能力
基于课程思*链的大学英语
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
——以英语通识课“媒介素养”为例
北京外国语大学 翟 峥 王文丽
摘要:高校外语课程应始终贯穿思想*治教育,与思想*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文章基于文秋芳()提出的课程思*实施框架,以英语通识课“媒介素养”为例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反思日志,从内容链、管理链、评价链及教师言行链四个维度探讨将思*教育与外语通识类课程有机融合的路径与方法,以实现“全人教育”和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 大学英语 混合式教学 英语通识课
数字化背景下中华文化外译的
多模态语用策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莫爱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李 蜜
摘要:数字化时代文化外译的文本意义由多模态符号和语言符号共同构建。顺应新时代的发展,由“语言语境交互者”转换成“交际者模态语境”的语用翻译三元互动模式,出现了“语言”符号与其他模态之间的“主体之争”、语言转换者与多模态转换者的“身份之惑”、数字化认知倾向与数字虚拟空间等的“语境之变”。文化外译因而具有了迥异于话语翻译的多模态语用策略。本研究基于对《韩熙载夜宴图》数字交互文本语料的分析发现:对多模态翻译文本模态间性的处理策略(如“扩展详述”“扩展延伸”“扩展增强”等图文关系及其复合体)影响了源语文本解读和目的语文本重构。这些策略帮助实施了话语翻译过程中的视角转换、语用充实、信息主位化等语用功能,可被视为文化外译领域中有效的语用新策略。此类研究对数字化时代中华文化外译及其接受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多模态 模态间性 语用翻译 文化外译 策略
人工智能赋能语音识别与翻译技术
对同声传译的影响:
实验与启示
上海外国语大学 孙海琴 李可欣 陆嘉威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同传译员之间的互动引发了广泛讨论。本研究利用 开发的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系统,设计并开展实验,观察两组译员在总体同传表现、逻辑理解、客观信息把握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探究利用系统辅助同声传译的可能性。结果显示,机器辅助有一定正向作用,尤其针对数字、术语等客观信息。但机器辅助也可能分散口译员精力,影响逻辑理解。依据实验结果,本研究进一步探究机器辅助在口译员译前准备、译中实现、译后评估中的潜在应用可能;讨论口译教学的理念,提出口译能力培养应以夯实听辨等语言能力和信息处理等翻译能力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工具使用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关键词:机器辅助 同声传译 口译能力培养 人工智能
数字人文发展中的法律术语英译规范与策略
上海*法学院 吴苌弘
摘要:法律术语的翻译问题由来已久,客观原因是由于国家之间存在*治制度、文化以及法律体系上的差异,法律概念在分类及表达上有诸多不同,因此法律术语译名标准化一直以来都是学者、译者反复强调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长期存在本身也说明了标准化的难度。数字时代的翻译需要依赖数据库及数据样本,但数据需要谨慎且理性地加以对待。因此,本文从规范性理据出发,通过分析术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强调术语翻译中规范的重要意义,尝试在立法文本的翻译实践中,探寻既要相对准确,又要为目标语系统接受的术语翻译策略。
关键词:法律术语翻译 译名标准化 规范性理据数字时代
英语写作同伴互评中提供反馈的作用与
影响因素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高 瑛
白城师范学院 刘杭松
摘要:文章基于相似要素理论和积极学习理论,探究英语写作同伴互评中提供反馈评语对学生自身写作的作用以及写作焦虑和英语水平对提供评语的影响。对50名研究生文献综述一稿、二稿、条评语意群及写作焦虑问卷等结果的分析发现:提供评语数量,尤其是给出写作要素建议/办法评语对二稿成绩具有较强解释力,评语质量预测力微弱;写作焦虑与评语总量和质量不相关,但对给出建议/办法评语具有较强负向预测力;英语水平与提供评语不相关。
关键词:英语写作 同伴互评 写作焦虑 英语水平
大学英语混合式 课程建设探索与反思
四川外国语大学 马武林 刁阳碧 王 珏
摘要:文章以 线上线下混合式 课程《综合英语》为例,从课程目标设置、教学环境重构、STAPLL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以及课程改革效果等方面展开了讨论。研究发现,改革后的《综合英语》课程对提升学习者英语语言水平、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综合发展素质等均有较好的效果。文章 从慕课向私播课转型、规模化和个性化的平衡、混合式 课程建设和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建设的个人行为和学校行为、线上资源和线上教学、思*课程和课程思*等六个方面对我国混合式 课程建设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大学英语 混合式 课程课程建设反思
后慕课时代大学外语教师TPACK发展
案例研究
上海开放大学 魏志慧
上海海关学院 胡啸天
上海开放大学 刘玉梅
清华大学 杨 芳
摘要:该研究基于TPACK发展和人类行为模型理论,对一位有着较强技术增强教学动机的“双 ”大学的外语教师进行历时八年的追踪,发现案例教师经过从慕课教学到混合教学再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等三次触发,逐渐成为大学外语在线教学专家。具体研究发现包括:①不同触发阶段大学外语教师TPACK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其中,慕课教学阶段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阶段,TK、TPK、TPACK等技术相关知识发展明显;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阶段、线上线下融合教学阶段,PCK发展明显;②针对性触发对推动大学外语教师高层次TPACK发展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发展有关学生的知识以及主动探索技术可供性,可带动教师整合技术的教学策略、评估知识、课程知识的丰富,以及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统领观念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PCK发展;③大学外语教师TPACK发展具有非线性和去脚本化的特征。该研究可为高校提升教师TPACK发展层次、系统地推进技术支持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证研究依据。
关键词:大学外语教师 外语在线教学 高层次TPACK发展 技术增强教学 案例研究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