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侵华问题上日本何以顽固不承认

2022/12/19 来源:不详

日本给我们中国造成的侵害,那是罄竹难书。那是妥妥的强盗行径,跑到别人家,烧杀抢掠。提起日*侵华,在我们中国人全民满腔愤怒的时候,日本方面却鲜有认同之人。他们要么有的说不知道,要么说那是以前的事情和现在的人没有关系,还说那么久远的事为什么还要记着。为什么会这样,跟日本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日本的历史教育在侵华战争问题上采取粉饰淡化的手段。导致日本的国民在侵华问题上很淡漠。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日本的国民意识,深受福泽谕吉的影响。

福泽谕吉可以说是日本侵华的教父。他的思想是学习西方文明,清朝和朝鲜过于迂腐。西方国家知道亚洲很落后,作为正在学习西方文明,走进近代化的日本,急于摆脱西方国家对日本的刻板印象,于是上演了一出托亚入欧。这也是为什么在*治层面日本属于欧美国家不属于亚洲国家。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脱亚论》全文

近世以来,交通便捷,西洋文明之风乃借此东渐,其势遒劲,所向披靡,虽草木清风竟不免。概而论之,古今之西人殊无大异,且远古之西人颇称愚钝,然今世反得灵通,盖因借交通之利器也。东方诸国视此西风东渐,倘阻之以螳臂,似未为不可,然放眼四海,洞见五洲,则万不可行也。阻之无益,何若因势疏导,同沐文明之和风,扬帆东海,共享其利,舍此别无他途也。

西洋文明恰如疹疫之蔓延也,东京之疹疫,先发于关西之长崎,借春风而东,旋即弥散,当此时也,虽恨其之*,然防御之策安在?余曰:无良策也。所谓百害之疫,其势汹汹如此,况利大于弊之西人文明乎?故螳臂之阻不可为,惟推波助澜使之广,期国民早得沐此文明之风,诚智者所必为之者也。

西人近世文明入我国,以嘉永元年始,虽民心早有所向,然肉食者鄙,循守旧制,奈何?彼等拒之千里,与西洋文明势同水火,如脱旧制,彼等无存,若留彼等,国将不国,幸我朝有识之士,秉「国为重」、「肉食者为轻」之大义,更赖帝室尊严,断然废旧制,立新*,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其核心者,唯「脱亚」二字而已。

我国虽处东亚,然国中早有脱亚而入欧之民意。所不幸者毗邻二国—中国、高丽,此二国因循亚洲旧俗,本与我国旧制无异。或人种之异,或虽同师所授,所得不同,三者相较,彼二国何其相似乃尔,民众并国家,均不思进取之属。

处当今之世,于文明之风熟视无睹,实与掩耳盗铃无异。然仅见闻尚不足以动人心,概因循守旧实为人之常情。若论新旧之争,必伐所谓之「儒教」,其号虽称「仁义礼智」,实徒具其表,无分毫真知灼见,如无耻之徒,傲然尚不自省。

愚以为,彼二国者,于今文明东渐之际,保全疆土尚力有未逮,若非突起智者义士,效法我朝,革旧弊,聚民心,则不出数年,彼定国将不国,自裂其土以供文明诸强分而食之。

当西洋文明如疹疫流行之际,彼二国逆天而行,杜言防川以自闭,实属不智。虽云「唇亡齿寒」,然彼于我无丝毫之助。非特如此,盖因地理相连,西人或将我与彼二国等量齐观,是故鄙彼即非我也。如彼无法可依,西人疑我亦无法也;二国无知,西人谓我亦如此;彼等卑屈无耻,西人则视我之侠义为无物;韩人刑酷,西人思我亦然;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比如邻庄之人皆无法无天,愚昧残暴,偶有一二品行端庄者,亦不免受其累也。如斯例也,今之彼二国於我,有百碍而无一利,此乃我国之大不幸也。唯今之计,我当决断,与其坐待彼等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其列,携手西洋诸国,待彼二国,则如西人即可,子不闻近墨者黑乎?是故,我国势必拒此东方之恶邻于心念也。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日本的国民性格是深受《脱亚论》影响的。脱亚论的主导思想是好的,嫁接西方文明,摆脱旧制,使国家强大,不至于被西方国家欺辱,走上了资本主义国家道路。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同样的措施中国当时也采取了,如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也进行了奔走救国,清朝内部也开始引进近代化器械,创办实业,但是呈现的结果却不一样。这和当时的现实状况是相关的,泱泱大国,事实证明仅仅通过几次变革是很难走上资本主义国家的。进行变革各众国人是没有足够的实力能够力挽狂澜,拯救风雨飘摇的中国的。清*府内部的变革不足改变破旧的中国,使中国获得新生,那就从外部打破,外部的打破同样步履艰难,但却是有效的。在重获新生的道路上,中国遍体鳞伤,在我们微弱之际,各方列强对我们丝毫没有怜惜。变革成功的日本,也试图通过蹂躏中国展现它强大的影响力。

通过《脱亚论》可以看出日本把破旧的中国当成瘟病,避之不及。不同于我国援助困难国家的姿势,日本是典型的嫌你穷怕你富,欺负弱小,奉承也是所谓的自然规则。在国民性格上,日本的狭隘和我们中华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当时的中国确实是落后,改变不及时,在遍体鳞伤之时,饱受日本摧残。日本之所以对侵华问题不认(虽然法庭上认罪了),在骨子里还是藐视中国。历史需要记住,但我们要想让日本真正折服,只有变得强大,让他们自己觉得自己卑劣。正所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日本有一种意识,妄称日中战争(日本说侵华战争为日中战争)是帮助中国变得强大。日本从骨子里是一个文化不自信的民族。历史以来,日本都是学习外国的文化。历史记载,从汉朝时中日就有文化交流,当然,是日本学习中国文化。日本一直都在学习他国文化。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都是华夏文明的辐射地。在文化上,华夏文明是近乎完美的,现在初步发挥了它的作用。例如,美国撤出阿富汗之后,向中国抛出橄榄枝,援助阿富汗建设,中国一贯是不参与他国*治,我们始终以好朋友的姿态与他人进行合作。华夏文化可以说有很强的包容性。面对他国的责难,我们国家秉承,君子动口不动手,该出手时也要出手。这一系列的行事风格,都源自于华夏文明,外国人学也学不会,除非他们真正的和中国人生活在一起,但凡是和 的中国人一起的都能受到中华文明的洗礼,这种洗礼是潜移默化的。

日本侵略中国,还不认账,和他卑劣的民族性格是相关的。日本始终认为日本发动日中战争,日美战争,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们要想让日本从骨子里认罪,就要让他看清自己的本质,让他看清楚自己有多卑劣。俗话说坏人从不觉得自己是坏人。我们不可以盲目的对日本人进行暴力的攻击,一定要他从骨子里觉得自己卑劣,正所谓杀人诛心。不然日本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认罪,我们要达到的效果是让日本人见了中国人就觉得惭愧,有负罪感,现在以致未来的日本人都应该对中国充满负罪感,直到历史的千年万年。

早年受日本潮流文化的影响在我们国内青少年对日本文化趋之若鹜,至今也有一些人对日本文化不分场合进行宣扬,比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穿和服外出,这些哈日族自我感觉高人一等,其实很下作却不自知。喜欢日本文化是个人自由,倘若因为喜欢日本文化就不分场合展露日本文化那是忘本的表现。就比如邻居打了你一顿,杀了你家人,你还把他当做朋友。日本的文化有 的技术有先进的,引进这样的文化科技是好的,但是别人的东西什么都喜欢一股脑拿过来,那就是蠢货。如果是普通的文化,你喜欢便喜欢,不要宣传给别人。我们中国有那么多 的东西,值得青少年去喜欢。可能是方式不对,以致我们的文化直达不了青少年的心,反而是到了青年以后,我们国家的一些瑰宝文化甚至是交际方式,做人方式,才被人理解。青少年反而是喜欢快餐式的,浅层次的,快感的流行文化。我们完全可以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变成流行文化。其实传统文化的传播正处于上升状态。比如汉服,已经形成一门产业。比如戏曲,随着《贵妃醉酒》这样的音乐的传播,有年轻人觉得戏腔很酷,再比如相声,学习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比如武术,从小练习的也是大有人在。

我们自己对我们的文化有自信,才能让别人无可奈何。日本人在意识里为什么不屈服,还是你不行,当你明显的比他 的时候,他敢不服。所以我们中国需要强大,国民需要自信起来,不必因身披外国文化的衣服觉得自傲。我们的文化没有任何问题,华夏文明是世界的瑰宝。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创造了华夏文明,华夏文明进而指导着中国的人民。破旧的制度需要打破,但我们的文化是 的。我们的人民也是勤劳善良的,我们与自然是和谐发展的。不同于日本,在骨子里充满着争斗的印记。野蛮地把自然法则搬运到人的法则中来。按照野蛮的行径对待与他们不同族的人民。我为日本人与大自然抗争的国民性格所赞赏,也为日本人有这样的国民性,感到悲哀。讲一个从一位智慧的阿姨那听来的故事,我对故事进行了改编:涛先生生活在农村,家境贫寒,母亲有精神病,谁会对一个家里有疯子的人家有好感呢。父亲身体不好,也不是什么有能力的人,在家种地为生,眼看家境贫寒。涛先生只好外出打工讨生活,大概是运气好,几经周折,涛先生进了剧组谋生活,风生水起,也挣了不少钱,挣得钱都给家里,家里也盖起了楼,弟弟也结了婚。涛先生几年时间运势大转,邻居小伙子看他这么能挣钱,也选择不再忽视他,纷纷讨教在哪谋生挣这么多钱。他们也就在涛先生的提携下走上了剧务的道路。过了几年涛先生的父亲去世,这些人一个都没有到场,每年聚会的时候这些人也不邀请涛先生,涛先生大失所望,他们从根儿里还是看不起他。曾经被人看不起的人,当你强大起来时那些人还是瞧不起你,因为你的光芒在他们看来是不屑。中国就是那个曾经被看不起,被打的傻子,当这个傻子突然变聪明了,是不能和以前讽刺,欺负过自己的人做朋友的。合作归合作,在千百年的时间里,中国不可能和欺负他的人做朋友的,除非历史化为尘土;要么就是日本归化中国,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其他国家再弱小,再贫穷,我们都是对等的关系,唯独是日本不可同等视之。

总之,历史需要被提起,我们要想让日本认罪,就要根除他们顽固的鄙视中国的意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20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粤ICP备19025322号-1

    今天是: